去年醫療費用增幅20年來最小——專家解讀《2006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 | ||||
發布日期:2020-1-14 17:18:06 瀏覽次數: 作者:國家衛生健康委 | ||||
去年醫療費用增幅20年來最小——專家解讀 《2006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
發布時間: 2007-05-11 國家衛健委網站http://www.nhc.gov.cn/wjw/zcjd/201304/06d126c6b9304b2889a3b2416cd7c07c.shtml 《2006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日前發布,記者就此采訪了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主任饒克勤。饒克勤說,根據2006年全國衛生統計資料匯總分析和財務決算分析,我國衛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良好變化。 醫藥費用漲幅呈下降趨勢 1.門診病人醫療費用漲幅顯著下降,住院醫療費用首次出現負增長。 數據:2006年,門診病人人均醫療費用94.8元,比上年增加1.8元(未剔除價格變動因素,下同),住院病人人均住院費用3383.5元,比上年減少39元,其中醫院為4518.9元,減少26.7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2645.4元,減少262.0元;鄉鎮衛生院為761.1元,增加30.6元。 數據:2006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財政補助占總收入比例較2002年增長3.5個百分點,鄉鎮衛生院增長4.8個百分點,醫院財政補助比例也有所增長,扭轉了下滑的局面。國家加大投入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機構尤其是基層醫療單位的籌資壓力,人均醫療費用開始降低。 數據:2006年,全國22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制定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目錄,有1.48萬家醫院(占77%)實行醫療服務價格公示制度,1.19萬家醫院(占62%)實行醫療費用一日清單制。全國有4198家醫院(占22%)實行單病種(5種以上)限價收費,也有效地抑制了過度醫療、亂收費行為。242個城市的5791家醫院參與輔助診斷檢查互認制(一單通),8650家醫院采取限用抗生素措施,避免患者不必要檢查、重復檢查、濫用抗生素等現象,有效地降低了醫療服務費用。 統計分析:2006年人均門診費用上漲1.9%,人均住院費用下降1.1%,大大低于前4年漲幅(2002年至2005年門診和住院費用年平均增長分別為8.0%、9.8%)。這是改革開放以后醫療費用增長幅度最小的一年。 2.藥費占醫療費用比重下降。 數據:門診病人藥費比重由2002年的58.3%下降到2006年的53.2%,住院病人由2002年的44.0%下降到2006年的42.2%,分別下降了5.1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門診病人藥費比重高于住院病人,但藥費比重下降較住院病人更明顯。 統計分析:2006年,全國204個地級市實行網上藥品招標采購,招標采購合同金額達499億元。醫院藥品加成率由2003年的38.9%下降到2006年的25.8%。 醫療服務工作量增加 服務效率提高 1.門診人次和入院人數增加。 數據:2006年,全國醫療機構(不含診所、醫務室和村衛生室,下同)診療人次共達24.5億人次,醫療機構診療人次從2004年開始增加,2006年較上年增加1.4億人次,增長6.1%。鄉鎮衛生院診療人次在持續10年減少后首次增加,較2005年增加2200萬人次。 2.醫療服務效率提高。 數據:2006年,醫院醫生人均每日擔負5.6個診療人次、1.7個住院床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人均每日擔負12.8個診療人次和0.8個住院床日;鄉鎮衛生院醫生人均每日擔負7.1個診療人次、0.6個住院床日。醫院病床使用率達72.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8.1%,鄉鎮衛生院39.4%。 統計分析:2006年與2003年比較,醫院、鄉鎮衛生院醫生日均門診量分別增加0.6人次、0.4人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人均門診工作量由于新增機構較多而出現波動。從2002年起,三類醫療機構醫生擔負的住院工作量增加。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病床使用率呈上升趨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所下降。 饒克勤認為,政府對醫療機構的補助增加,推進新農合,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加強醫療機構內部管理,醫德醫風建設取得實效等因素,促成了上述變化。這些變化是在衛生體制機制沒有大的改變的條件下,醫療系統加強管理、深挖潛力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饒克勤同時指出,衛生發展的一些長期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如政府財政投入與人民群眾對衛生保健的需求增長之間的矛盾仍很突出,公立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仍不合理,公益性質薄弱,醫療保健體制不健全等,必須通過改革體制、完善機制,有效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
|
||||
|